阿森面對家人的期望與自己夢想的背道而馳,以及自己似乎正步上父親當年的道路,想要開創出屬於自己人生的他,接著便是展開一連串的戰鬥,這些舉動影響了家人對他的觀感,也讓長久以來被祖父期望箝制的父親有了不同想法,電影中雖然沒能多挪出篇幅討論父親與母親(高慧君飾演)的原因,但是從電影中許多片段大概也可略知一二。
要能夠鼓起勇氣,並以行動實際去追逐它並不容易,尤其在自己的印象中,華人世界中父母親的角色往往舉足輕重,一個命令下就算你想要念的是藝術也得乖乖回過頭把自己的志願填上經濟或法律,但那在很多時候,同時也是因為自己還不知道能夠做些什麼,想要做些什麼的緣故。
雖然在【皮克青春】片中,阿森感覺本來就知道他要做的是什麼,但面對家人的壓力及現實的嚴酷考驗,尤其在觀眾看到父親也和阿森一樣這樣一路走來,似乎更讓人有種無力又艱困的感受,雖然電影中最重要是加上了許多樂團元素,但是比電影中透露出來的青春氣息更強烈的,是面對環境壓力而夾雜著的苦澀和無奈。
其實沒有必要把自己困在這樣的環境中,而無法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其實造就自己無法勇敢賣出腳步的原因,都是因為心替自己築起了牢籠,於是爺爺希望父親繼承衣缽,父親希望孩子也能像他一樣,因為念音樂的孩子沒出息;可是事情又怎能被如此主觀認定?所以導演除了刻劃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外,對於成長的經歷,內心的轉變也做了相當多的設計,雖然不明顯,有些隱晦,但是相當細膩,其中僅在片頭片尾出現的籠中鳥,更是電影中「困」的象徵。
其實看完電影後,還是有點不知道該怎麼樣去評論這部電影,很難將他畫分在親情、友情、愛情中任何一塊裡,【皮克青春】是一部丟出相當多訊息讓觀眾深思的劇情片,自己可以很順暢的看完它,縱使對於嘎然而止的結尾感到有些錯愕,但是這樣的悵然也才告訴我們,這不是「每個故事都有美好結局」的歡樂青春,它的寫實和苦澀讓人看完後有種淡淡的失落,但學會從這樣的失落中,能夠破繭而出,真正成長,說不定這也是一件好事。
(2011/07/01@中山堂,台北電影節放映)
相關連結:
.【皮克青春】官方部落格
.【皮克青春】:世代的衝突與諒解 / 光影隨想 / 馬來魔
.皮克青春:如果你從來不曾妥協 / 紅鞋女孩等等我 / 紅鞋女孩
.皮克青春使用手札 / 透明獻禮 / 冠潔
格內閱讀:
.【電影】熱血鬥陣:夢想開戰!
.【電影】築夢少年隊 Sang pemimpi
.【電影】三個傻瓜 / 三傻大鬧寶來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