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翠克也並不全然是在社會局資料裡看到的那麼壞。父親不詳,母親早在他年幼時就猝死,然後被親戚輾轉送到中途之家一路成長,總是被拋棄的他其實想要的也不過是一個能夠讓自己安身的「家」而已,所以我可以想像他是如何作盡壞事,又一再逃出中途之家。只因他不想要再繼續過這種沒有家的生活了。於是當他來到高仁和史文家,發現這是個「不正常的家」時,那種既懊惱又害怕的心情,也是能夠被人體會的。
然而每個人都少了那麼一點對人的體貼,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史文無法體諒高仁決定照顧這個意外到來的小孩子,派翠克也無法忍受自己待在一個隨時可能會被強暴(?!)的男同志家庭裡。於是一切都需要被磨合,而高仁就扮演了這個角色;就算是被社區的鄰居排擠,被不懂何謂「同志」的小孩子們叫囂丟石塊,去工作的醫院看診被用異樣眼光看待,甚至社會局說無法給同志家庭一個正常小孩的時候…這些事情他非但不表現出灰心沮喪的樣子,反而認份的默默承受,努力得靠自己去建構出一個心目中理想家庭的藍圖。這樣的好男人在社會上真的不多了啊,可惜他是個同性戀(笑)。
而他心目中所勾勒出的藍圖,和派翠克心目中所想像的卻不謀而合,兩組不被社會大眾所認同的角色,事實上卻有著平凡而簡單的理想,只是要實現的難度很高罷了。而對史文來說,他生活過正常的家庭歷程,也有一個正處叛逆期的女兒,所以他要作的,就是陪著高仁一起圓這個夢,這對他來說是最大的體貼,也是一個讓步。
電影當中塑造了許多情境告訴我們,沒有十全十美的家庭,就算是大家眼中的「正常家庭」也一樣;而導演不給這些弱勢族群太多的自怨自艾,點出的社會現實並非太過殘酷或太過美好,告訴了我們或許社會給予這些人群的可能需要更多,然而就算是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彼此的互相體諒能夠讓所有的不平等和歧視慢慢消弭。繽紛多彩卻不誇張的畫面和平實的故事題材告訴著我們,這些我們不曾注意的人事物其實都在我們身邊,我們能夠過著正常的一般生活,那麼他們也可以。
看完了【派翠克,一歲半】之後其實感覺還好,事實上不管是走向或是結局我認為都不脫觀眾對電影的期待(至少和我同行的朋友也是這樣子想的啦),僅管老梗平凡的劇情已經看過太多次,然而故事要說得打動人心,讓人有感觸,說法要漂亮的片倒也不多,雖說這部片就是那種很溫馨的電影,但是導演在片中處處設立的小細節還是讓我相當喜愛,真希望能夠上院線。
相關閱讀:
‧意外訪客-《派翠克,一歲半》 / 瘋狂切片296.22 / 296.22
‧派翠克,一歲半 Patrik 1,5 / Dicky's Karma / Dicky
‧金馬影展 | 派翠克一歲半 (Patrik 1,5 ) / KDD LAB / 艾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