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能說電視用這樣子的製作方式不好,而是用過頭的話,反倒成了一種太過矯飾的虛偽。導演說菲律賓的大多數新聞報導節目都用了這 樣子的手法,所以才造就了他創作這部電影的契機。讓我想到原來不只是台灣的新聞媒體會這樣子,原來在海外其他國家也是屢見不鮮啊。
隨著劇情的推展,原本以為只是一部單純想要炒獨家賺死人財的採訪報導,卻變成了一個經過巧妙設計的灑狗血花系列真人版藍色蜘蛛網,最不可思議的是這還是一個新聞報導!覺得翻譯很了不起可以把這部片套進台灣的流行文化當中卻不會有違和感,或許這也是因為這部片當中的許多電視傳播文化和台灣相近的關係。而在影片中製作人要求被害者的家屬一哭再哭,用哀愁悲悽的表情和語調對攝影鏡頭訴說出對於被害者的不捨及對殺人犯者的憤怒,反正NG說不好可以再作修正,才能成 為電視機上所看到那些渲染人心的影像。這樣的舉動說實話的看來似乎荒謬無比,然而似乎也反映了電視所創作出來的影片就某種方面來講是為了「滿足」觀眾想要 的期望才會構成這樣的結果,明明只是個新聞節目卻搞得十分戲劇化,讓人一邊觀影的同時也被片中製作人的舉動搞得啼笑皆非。
儘管片中暗示了電視製作人也和被殺害的高中數學老師有著類似的人生特質,在採訪新聞想挖掘獨家報導的過程中製作人還和遇害數學老師的前男友有一段似有若無的曖昧情愫,但是隨著採訪過程的落幕,一切似乎也沒有得到解答。電影最後的那段收尾讓人覺得好像有種被擺一道的感覺。導演刻意讓我們跟著電視製作人一同探索真相,但是到了最後我們卻仍然對他毫無所知這點,這大概也是導演的用心所在吧。
有時候我們選擇眼前相信的「現實」,但是那份現實是否就等於是所有的真實呢?有時候人寧願選擇性的去相信和判斷自己眼前的事物要接近於自己的期望值,卻忽 略許多事情的本質所在。我們所看到的事情或許就是所謂的真實,但是有更多我們所沒看到的真實尚未呈現在自己眼前。在看完電影走出電影院過後,不禁開始思考起電視製作的目的和價值所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