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故事就圍繞著這間「失物招領處」展開了。雖然只是一間小小的失物招領處,但是裡面的東西還真是千奇百怪。讓我想到以前在台灣和日本的新聞上常常看到說:有人把骨灰罈忘記在捷運車站上,而日本的乘客在地下鐵丟失的雨傘可以高達成千上萬把。這些東西不管是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或者是根本壓根都沒想過會丟不見的東西…我們在本書裡面也都可以看到。
不管是辦公室裡面養的鸚鵡,或是裡面夾帶了大筆鈔票的走私洋娃娃等等的…從祖傳戒指到街頭藝人表演的道具等,都會出現在書中的精采內容裡。在書中,我們藉由看見物品失去/獲得的過程當中,更能夠實實在在的感受到生命、生活他是確實的存在著。
就像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因為失去了某樣東西,才想起來他的好;因為重新再次獲得了,所以才懂得更加珍惜他。看著車站的人來來往往的在尋找他們失去的東西,或是在失物招領處的架子上、櫃子裡的每一件物品,都是一段段十分迷人的故事,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作者要選擇車站來作為這個作品的題材吧。
而在本書中,還有另外要探討的主題,就是在德國合併後,資本主義發展後的反動,也是歐洲的一個社會現象,許多年輕人依舊承襲著希特勒的種族優越主義,對於歐亞各地不斷流動的各個種族,這些年輕人成為了「新納粹」份子。在書中和主角亨利因為「失物」而相遇的學者拉古廷博士,在這本書中也成為了探討種族議題的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
書中所說的一句話:「射中你的箭,可以拔出來,但言詞永遠留在裡頭。」我想就是探討這個問題相當重要的一點吧,如果人人都能夠彼此平等對待,不用異樣的眼光去看待別人,我想社會會變的更加美好;仔細想一想,為別人貼上標籤、設立階級這檔事,這不是幾百年前才在作的事情嗎?想到現在的社會裡還有這種事情發生,不禁會讓人覺得好笑。
讀完【失物招領處】的感覺,就像在看一部電影一樣,一部類似藝術電影的片。不知道是翻譯的關係或是其他,總覺得書中人物的對話都實在太過謙和有禮,禮貌到對話有些文鄒鄒的地步。但是我想這種有些拘束的用詞和形容,這說不定正是德國小說的特色之一喔!
這本書要表達的東西真的很多,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平實的敘述方式還有情節讓我很喜歡。希望其他人在看完這本書以後,也能夠像亨利一樣,並不是「求上進」,而是「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